是该电脑的cpu的核心数量。核心又称为内核,是CPU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U中心那块隆起的芯片就是核心,是由单晶硅以一定的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CPU所有的计算、接受/存储命令、处理数据都由核心执行。单核心的处理器为了与双核和四核对应而提出。顾名思义处理器只有一个逻辑核心
看电脑的核心数:
1、在桌面右击“计算机”图标,在弹出的右键菜单中点击“管理”。
2、在计算机管理页面,点击“设备管理器”。
3、在设备管理器页面,点击右侧的“处理器”。
4、在处理器下方,就可以看到电脑的核心数,有几个核心就是几核的。
举个通俗的例子吧。 CPU就是个银行,大家排队存钱取钱办手续。
有几个窗口就是几个线程,也就是可以“同时”接待的顾客数量。
核心数相当于职员数量,也就是真正干活的人。
4核心4线程,四个职员四个窗口,一个职员负责一个窗口,这没啥好说的。
4核心8线程,四个职员八个窗口,一个职员负责两个窗口,不过职员没有分身术,职员A在1号窗口干活的时候他就没法同时处理2号窗口。这叫超线程(Hyperthread)。
那4核心8线程跟4核心4线程比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超线程有什么好处呢? 这要分情况说。 如果来了4个储户,一直在4个窗口办手续,那4C4T(4核心4线程,下面都这么简写)和4C8T倒是没什么区别。 但实际情况是银行大厅里常年坐着100多号人,都要办手续。 而手续往往特别的复杂,需要储户填写10000000张单据的那种。 如果一直给前四个储户办手续,后面的就等到黄瓜菜都凉了,银行一定会被投诉到死。 所以就这么办:X储户填单据的时候,把Y储户叫过来办手续,X填完了这张再让X过来继续办。 不过叫Y过来的时候就得暂时把跟X储户相关的单子和资料先收起来,等X下次过来再把Y相关的东西收好,把X的东西再拿出来。这个时候更多的窗口也就是更多的线程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 X在1号窗口填单据的时候职员A可以转到2号窗口给Y办手续,然后再转到1好窗口继续给X办手续。这样就省下把东西收拾来收拾去的时间,这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 因为这样的切换其实非常的频繁,所以综合来说还是差不少事的。而且是任务越多超线程相对来说效果越好。再细致一点说呢,职员虽然同时只能处理一个单子,但他有两只眼睛,两只手和一张嘴还有一个脑子。 处理一个客户的单子要先用眼睛看一下,然后脑子想一下怎么处理,然后动手动嘴。 几乎所有单子都是这个流程,这三项都做完算是处理好一个单子。 但在职员看完第一个单子开始动脑子想的时候,其实他的眼睛是闲着的。 开始做第一个单子的时候眼睛和脑子都闲着。 不能让丫闲着啊! 于是我们要求,职员在看完第一个单子开始动脑子想的时候要开始用眼睛看这个客户的下一个单子,而不是等第一个单子完全处理好再看第二个单子。这样第一个单子想好了,开始动手动嘴了,就可以立刻开始想第二个单子,而同时眼睛就可以看第三个单子了。 也就是说,这个职员可以手上做着第一个单子,脑子里想着第二个单子,眼睛同时看第三个单子。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职员没有分身术,但他在同一时间处理着三个单子,效率高多了吧? 这个叫流水线。级数是3级,就是把指令分成3个步骤来处理。级数越高每个核心“同时”处理的指令数就越多。但碰上特殊情况也就越蛋疼。
实际情况是对于一个储户来说,有的时候第一个单子不办完下一个就没法继续。比如一个储户要先查余额再汇款,余额不知道汇款的单子根本无从处理。加上单子和单子不一样,有的单子需要想很久,有的单子根本不用想。 所以一个职员负责一个窗口有的时候,手脑眼有的时候还是有闲下来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流水线上的泡泡,这个时候超线程则可以更好的榨干这个职员的剩余价值(我们称之为挤泡泡)。比如虽然他没有分身术,但比如他在第一个窗口给X办手续,因为种种原因眼睛闲下来了,那他可以先看看第二个窗口里Y的单子嘛。
两者在处理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8核的性能强于6核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并不能只看处理器的核心数量多少,只追求核心数量多可能会导致玩游戏时虽然占用率不高,但是游戏的帧率却上不去,此时要更注重单核高主频。
但是3D建模、视频导出等多任务的视频渲染工作需要用到多核心,可以优先选择8核。
在电脑的设置里可以看到。
你可以在Windows系统中,打开“控制面板”,然后选择“系统”,在“系统属性”对话框的“性能”页面中,可以看到CPU的核心数,也可以在运行输入“msinfo32”,在出现的“系统信息”